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专区 - 教学成果奖 - 正文
近三届校级教学成果奖名单

时间:2024-10-14作者:jwc点击数: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评定等级 时间 届数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设计与实践 陈秋明、马晓明、文首文、李凯、窦志铭 一等奖 2017 第九届
2 建立ICT人才培养“校企双赢机制”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马晓明、王永学、徐平利 王隆杰、王苏南 一等奖 2017 第九届
3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单片机应用技术为例 温希东、王静霞、宋荣、赵杰、卿中全 一等奖 2017 第九届
4 中职-高职-本科衔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姜洪、孟军齐、陈代芬、赵艳俐、段杰鑫 一等奖 2017 第九届
5 基于成果导向和课程地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杨欧、孙宏伟、王晓春、彭艳、马亲民 一等奖 2017 第九届
6 高职院校课程框架和学分制制度体系的系统设计与实践探索 汪治 一等奖 2017 第九届
7 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再建设与实践 王效杰、刘寒、汤琳晔、乌云高娃、李志 一等奖 2017 第九届
8 职业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郑永森、李卓梅、熊涛涛、杜洁莉、胡卫华 一等奖 2017 第九届
9 构建全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跨界学习互益共享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周利群、张勇、熊涛涛、张兵、金淑芳 一等奖 2017 第九届
10 高职动漫游戏类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 乌云高娃、李志、毛颖、余伟浩、汤琳晔 二等奖 2017 第九届
11 商务模拟工作坊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史咫阳、齐剑鹏 二等奖 2017 第九届
12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 韩奇生、李凯、阮艺华、崔莲 二等奖 2017 第九届
13 基于“学业—生活—成长”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与实践 聂哲、李长萍、陈冀东、郭明涛、易海博 二等奖 2017 第九届
14 数字出版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究与开发 陈琪莎、王小红、刘玎璇、高博、樊卿 二等奖 2017 第九届
15 高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类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研制 刘红燕、王春艳、楼洁、江运芳、周琼 二等奖 2017 第九届
16 会计专业仿真综合实训 张艳萍、王朝晖、郭卉郁、肖凌 二等奖 2017 第九届
17 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微课与资源共享混合式在线课程建设 沈瑞珠、杨连武、李春林、张彦礼 二等奖 2017 第九届
18 现代教育技术立体化推广探索与实践 李春林、李文莉、周玉芬、何晓青、陈锐浩 二等奖 2017 第九届
19 经管类“专业教育渗透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曾凡华、谭属春、李娟娟、江明君、斯叶青 二等奖 2017 第九届
20 服务深圳食品产业转型发展,构建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莉萍、杨剑、霍伟强、张丽君、刘冬 三等奖 2017 第九届
21 传统舞蹈文化研究与高职实践教学模式 吴丹、陈捷、张臻 三等奖 2017 第九届
22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 王寒栋、侯志坚、夏毓鹏、黎洪、易新 三等奖 2017 第九届
23 “六融合”教育理念在“高职商英”专业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 刘建珠、唐克胜、李延玉、黄晓彤、廖丽洁 三等奖 2017 第九届
24 《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宋润生、潘浩、韩承伟、彭鹏、罗静 三等奖 2017 第九届
25 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平台建设实践 李继中、王耀举、刘小华、曾建华、王茂莉 三等奖 2017 第九届
26 高职分析化学平台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 张英、丁文捷、刘莉萍、谢利娟、王妍 三等奖 2017 第九届
27 基于高校课程视角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闫飞龙、张秀红 三等奖 2017 第九届
28 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人才技能认证的探索和实践 梁伯栋、向怀坤、梁松峰、毛海霞、袁媛 三等奖 2017 第九届
29 高职市场营销类课程教改探索与实践 葛志琼、彭朝林 三等奖 2017 第九届
30 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科学文化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以《物理之美欣赏》为例 吴德新、田红梅、滕坚、秦好泉、曹喻霖 三等奖 2017 第九届
31 基于“产、赛、研、创”的汽车与交通专业群多维立体协同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 崔宏巍、董铸荣、胡松华,朱方来、陈球霞、赵建峰、陈建华 一等奖 2019 第十届
32 认证覆盖、大赛引领、项目驱动:高职云计算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池瑞楠、聂哲、易海博、黄新、蔡学军、李新 一等奖 2019 第十届
33 文创产品设计行业“三创型”新匠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熊涛涛、黄志立、黄伟贤、廖风华、陈锐浩、陈剑松、严尧 一等奖 2019 第十届
34 高职游戏动漫专业“学训用”一体化角色体验式项目化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李志、谭昕、郑锦燕、汤琳晔、王卓慧、李亮、刘寒、许蕤、汪博 一等奖 2019 第十届
35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电子类专业为例 宋荣、贾方亮、唐建东、孙光 一等奖 2019 第十届
36 根植发达产业、对接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建“金”专业的系统解决方案——深职院经管类专业的供给侧改革实践 胡延华、王文涛、倪赤丹、刘红燕、沐潮、李良进、郑红梅 一等奖 2019 第十届
37 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质量过程性诊断与改进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乌云高娃、陈红、颜菲、张喜生、谷茂、苏全、白杨、袁晓芳 一等奖 2019 第十届
38 对接岗位需求的“一站式”护理课程模式研制与实践 徐晨、韩祺、王荣华、史学敏、杜艳丽、李亚敏、马纯华、白洁、阮宏兵、郭刚、刘巧凤、牛耿 一等奖 2019 第十届
39 高职园林类专业分层培养技能精英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谢利娟、方长发、刘学军、黄晖、张华、康小勇、彭金根、王定跃、彭章华 一等奖 2019 第十届
40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生态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仵博、何国坤、陈锐浩、冯延蓬、周玉芬、李云杰、何晓青 一等奖 2019 第十届
41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合作培养电气服务工程高级文凭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李月、吴锋、李志斌、赵继政、温峰 一等奖 2019 第十届
42 “多元化、递进式、做学合一”在线课程建设及应用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李春林、李文莉、何晓青、王静霞、陈锐浩、周玉芬、王瑛 二等奖 2019 第十届
43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六化”模式 刘建珠、廖丽洁、袁凌燕、吴芳、赵耀、陈璇、唐小毅 二等奖 2019 第十届
44 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背景下传统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向“智慧建造”转型及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徐淳、朱祥波、喻圻亮、王群、欧国良、蒋慧杰、李睿璞、陈绍名、吴碧桥 二等奖 2019 第十届
45 高职中医常用技术课程优质资源开发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 白洁、徐晨、乌云高娃、李文莉、王荣华、杨飞、余瑾、叶兵 二等奖 2019 第十届
46 “项目化+信息化+国际化”——应用德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曹洁、马丽丽、齐剑鹏 二等奖 2019 第十届
47 支持教学全过程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的规范化、标准化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肖正兴、聂哲、王铮钧、周晓宏、赵艳红、
吴雪飞、王小磊
二等奖 2019 第十届
48 基于书院模式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严薇、彭远威、王敏坚、刘青、谭硕 二等奖 2019 第十届
49 毕业实践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设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何锐、张航、向东、万丹军、刘文晖 二等奖 2019 第十届
50 《特种加工技术》项目化教学探讨与实践 周旭光、郭晓霞、钟健、李迎、李玉炜 二等奖 2019 第十届
51 基于分层培养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许向阳、高媛 何颂华吴丽  陈桥  童贞 蒋家华 二等奖 2019 第十届
52 给排水工程技能人才“双轨制”培养模式探索:基于特色产业学院的实践 袁辉洲、李绍峰、程胜、周中元、陈绍名、董紫君、游碧波 二等奖 2019 第十届
53 高职特色人文必修课程体系创新、构建与实践(教材) 张克、武怀军、赵目珍、赵改燕、李华基、裴蓓、张斐斐、张坤、贺江、李放、安裴智、蔡东、陈英姿、江丹、闵静、王春、曾莉、郑宏 二等奖 2019 第十届
54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杨光武、刘兰平、施蓓、汪勇、英瑛、唐艳、陈建红 三等奖 2019 第十届
55 青春健康教育创新—以同伴教育融合艺术教育方式 江明君、张丽梅、戴文、高法文 三等奖 2019 第十届
56 政校共建法律职业辅助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曾凡华、王莹、夏林华、王瑜、景艳、刘砺、黄瑞、梁颀颀、曲超彦、彭宗群、沈少杰 三等奖 2019 第十届
57 “互联网+”背景下《武术》信息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田桂菊、陈雁杨、阴晓林、张龙、李春林、刘淑慧、王瑛、林清 三等奖 2019 第十届
58 高职院校书院制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张平、梁金玉、倪林英、王兴立、蔡彩虹、武文佳、罗晶晶 三等奖 2019 第十届
59 质量强国背景下专业+标准化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及研究实践 王利婕、朱永双、张旭亮、何颂华、招刚、严尧、刘映平、陈明权、陈秀兰、张蕾 三等奖 2019 第十届
60 学、练、赛” 一体化的高职定向越野金牌计划 颜永涛、张龙、阴晓林、潘磊 三等奖 2019 第十届
61 AutoCAD中高级应用技术》项目化网络教学的研究和探索 江方记、王瑛、王茂莉、尧燕、陈绚 三等奖 2019 第十届
62 书院制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钰亮、黄丹、刘青、谭硕、杨帆、李爱玲、易珍珍 三等奖 2019 第十届
63 “生命理念、生长原则、生态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马晓明、范新灿、同婉婷、徐平利、茹家团、陈冬妮、曾秀臻、宋晶、黄伟贤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64 基于特色产业学院的“九个共同”中国特色双元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杨欣斌、文首文、 李永红、 宋荣、 何颂华 、陈红、 董铸荣、 李绍峰、 帅斌、 聂哲、窦志铭 唐克胜 曾凡华 卞飞 江涛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65 深职-汇川产业联盟主导式自动化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素萍、廖强华、钟健、苏满红、付强、苏通、韩国震、李志斌、阳胜峰、何跃军、张家翔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66 基于“多维融合”人才共育生态圈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群务实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董铸荣、崔宏巍、潘浩、朱小春、李占玉、王珍(比亚迪)、荀猛(比亚迪)、马晓文、张凯、贺萍、朱方来、王兆海、梁伯栋、邓志君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67 基于“产品创新学习中心”的艺术设计跨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帅斌、何锐、佟景贵、金海、董大维、范新灿、向东、杨知君、刘传兵、陈鹏、吴蕾、陈琳琳、熊涛涛、张织璇、赵金娥、杨爱君、李铿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68 课证融合高职本科层次(四年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温希东、陈红、宋荣、侯志坚、郭树军、周旭光、齐向阳、余菲、张磊、王寒栋、夏毓鹏、周韵玲、姚卫丰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69 产业新形态背景下传统高职专业“两融合、三交叉、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印刷包装类专业为例 何颂华、许向阳、陈桥、柏子游、张旭亮、刘映平、高媛、刘西省、李公伟、罗陈、张正修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70 数字赋能﹑动态迭代:“智慧建造”课程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徐淳、喻圻亮、王群、欧国良、李良胜(行业协会)、董善白(企业)、朱祥波、李睿璞、蒋慧杰、陈绍名、石静、吴刚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71 基于智慧水务•土建特色的城市生态与环境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李绍峰、袁辉洲、陈绍名、唐建军、朱佳、黄强、高静思、顾玉蓉、王欢、谢贤盼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72 行业标准引领、对接行业发展——高职电工技术与实训课程资源开发的创新与实践 陈素芳、温希东、阮友德、马昊旻、李国超、刘振鹏、张仁醒、董雁飞、林丹、陶梅、邓松、杜江、李金强、张迎辉、胡叶容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73 大师领航,融入国标,乐学乐业:“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三教”改革与实践 谢利娟、方长发、鲁朝辉、刘学军、丁智音、叶雪、淡亚妮、郁泓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74 高职武术课程“分层分级、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育人实践 田桂菊、王瑛、左媚、陈雁杨、郑志刚、张龙、阴晓林、刘淑慧、李春林、林清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75 基于课赛融通的文化传播类创意创新人才规模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陈琪莎、王小红、姜文、宋海燕、刘玎璇、汪行东、高博、  孔垂娟、柏子游、吴伟伟、孟瑶、张蕾、王智威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76 基于虚拟仿真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研制与实践 陈锐浩、仵博、何国坤、蔡铁峰、何晓青、王瑛、李文莉、陈梅芬、周玉芬、杨上影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77 “以AI应用为核心”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三教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肖正兴、王铮钧、赵艳红、王廷、吴继雁、周晓宏、聂哲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78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四维一体”教学模式探索——基于“深圳故事”的个案研究 王慧、陈永力、张艳红、谭翀、房尚文、孙晓玲、蒋宗伟、孙剑坪、张莎莎、高竟玉、杜芳、汪婧、苏艳丽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79 四师素养·五课行动·六化课堂:新时代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转型路径研究 刘建珠、唐克胜、张莹、廖丽洁、黄晓彤、张伟、吴芳、袁凌燕、李琴美、程达军、史咫阳、陈璇、刘昕、叶明、朱加宝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80 党建引领下的云计算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池瑞楠、易海博、林伟鹏、黄新、蔡学军、温晓军、张夏衍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81 “岗课赛证”多维立体融通 创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任静、刘红燕、赵秀娟、裴茜、柳媛、彭金、苏文、刘洋、谭瑜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82 基于“课-赛-证-岗”的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全景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杨欧、赵志强、孙宏伟、陈梅芬、李金子、国嘉、熊元姣、黄方亭 一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83 乡村振兴语境下深职院-腾讯“非遗创新服务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谢卉、张兵、陈妍、毕淼、郝雅莉、谢莉娜、熊涛涛、杨秋华 二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84 “学、练、赛、创”一体化的高职定向越野人才培养 颜永涛、阴晓林、张龙、陈克、陆作生 二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85 思政-能力-产教:影视动画资源库“岗课赛证创”五维一体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张宁、汤琳晔、蒲蓓蕾、戴方明、郑锦燕、王效杰、杨知君、李思瑶、孙溪、莫漫先、王一、谭昕、郭启晨 二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86 “企业标准强运用、课证融合强深化、课堂思政强根基”的建筑CAD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章斌全、喻圻亮、陈绍名、陈锐浩、邓爱华、沈瑞珠 、钟晓辉(企业)、陈永生、田雨、李会青、欧国良、邓蓉晖、袁佳佳、吴刚、徐淳、顾玉蓉、武延坤 二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87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拔尖人才培养及实践 董朝君、曾亚纯、彭远威、严薇、吴慧明、任源梅、甘丽聪 二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88 四方协同 科教融合 创践并举——基于北斗协同创新中心的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探索 李正国、朱小春、于湛、朱方来、梁伯栋、梁松峰、陈会军、廖祖武 二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89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标准化技术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与研究实践 王利婕、朱永双、张旭亮、陈秀兰、招刚、陈琪莎、陈明权、严尧、陈晨、俞朝晖、张永东、刘霞 二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90 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王荣华、徐晨、韩祺、史学敏、马纯华、刘巧凤、阮红兵、杜艳丽、廖雨风、曾志雄   二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91 智慧环境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改革与实践方案 李春林、李文莉、田桂菊、何晓青、王瑛、陈锐浩、杨倩倩、蔡铁峰 二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92 标准规范引导下“四位一体”的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洪建明、钟健、程律莎、王红英、周旭光、周建安、朱光力、梁伟文、郭晓霞、刘杰、李迎 二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93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一流专业建设及校企双元、多维实战“项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李大千、杨征、毛颖、王卓慧、余伟浩、方丽丽、王一、林宁、张弘毅 三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94 高职院校创业类课程"理虚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眼镜店创业指导》课程为例 刘科佑、陈锐浩、王瑛(电教中心)、杨媛、金晨晖、邱东荣、王瑛(医护) 三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95 MOOC/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以《建筑智能化技术》课程建设实践为例 沈瑞珠、贾晓宝、李春林、李文龙、姚卫丰、高亚妮 三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96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技术岗人才的场景教学改革与实践 罗大为、林峰、李永红、肖望东、罗超云、王浩、王娅婷、杨光辉、张英、林雪春 三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97 职业人文视野下的《学生志》开发与建设 武怀军、张 克、赵目珍、赵改燕、郑宏、张坤、裴蓓、张斐斐 三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98 依托产业学院管理类专业转型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石强、姜洪、汤英汉、吴瑾、江玲、陈霄、刘晓明、张兆民、向吉英等 三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99 政校共建卓越法律辅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王莹、夏林华、王瑜、景艳、梁颀颀、曲超彦、孙婷 三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100 双元驱动、双轨并行:港航 “新匠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兆民、陈洁、林周耿、黄大为、王雪牧歌、向吉英、曾翔昊 三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101 经管类专业技能大赛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胡延华、杨承新、胡卫华、欧阳文霞、朱柯、张艳、方浩文、张显未 三等奖 2021 第十一届
102 “平台生态、融合共赢”下高职管理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杨叶飞、窦志铭、邹心之、王汝志、姜洪、周任重、胡春林、孙耀华、施蕾、康肖琼 三等奖 2021 第十一届